25-02-2023

In 2015, a watershed area of 85 square kilometers was granted to Macao SAR. Growing demands for ocean space and coastal resources have generated a need for a comprehensive strategy to enable the holistic util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ocean resources. Therefore, UM established a ‘3+3+3+3’ strategic research layout and made regional oceans one of the key research areas of the Universi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e for Regional Oceans (CRO) in 2020 symbolised the University’s dedication to promoting research studies in regional oceanography. In September 2022, UM took the lead in establishing the China-Portuguese Speaking Countries Ocean Research Alliance, which attracted 19 global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o join the alliance. In November 2022, the Department of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 UM was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CRO are not only oriented towards cutting-edge scientific issues but also consider the practical needs of Macao. In the future, UM will further serve the needs of Macao society, create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oce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building China into a maritime power and promot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2015年,中央政府將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域面積明確為85平方公里,標誌著澳門特區對周邊海域取得正式管轄權。近年,澳門大學制定了“3+3+3+3”的科研戰略佈局,將區域海洋研究列為澳門大學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隨著2020年澳門大學區域海洋研究中心的正式揭牌,海洋研究在澳大的新故事由此啟航……

研究海洋是澳門的天然屬性
澳門地處珠江口西岸,與南中國海相鄰,是一座“泡在水裡”的城市。海洋在澳門的經濟、文化和環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澳門水域的開發利用、海岸帶環境保護及防災減災一直都是社會焦點。海洋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如颱風、風暴潮)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如氮磷污染物防治)對澳門的旅遊業乃至整個城市的發展都有很大影響。同时,澳門對海洋空間和海洋資源的需求不斷增長,亟需開展海洋研究,科學利用和管理海洋資源。澳大大力推動區域海洋研究,從全球招攬優秀海洋研究人才,聚焦海岸帶健康及減災防災,並為澳門海洋環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面向前沿科學與本地需求的海洋研究

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副教授、海洋科學及技術系主任、區域海洋中心代主任徐傑表示,澳大區域海洋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既面向前沿科學問題,也兼顧澳門本地的實際需求。澳大去年成立了海洋科學及技術系,是推動海洋研究的又一里程碑。在物理海洋方面,澳大研發的大灣區河口陸架高分辨率模擬系統,能夠準確模擬大灣區多尺度水動力過程,為物質運輸和海洋環境研究提供模型基礎。在海洋生態環境方面,澳大著力研究大灣區氮磷污染物的生態危害及污染防治。在防災減災方面,澳大研發了一個模擬颱風、風暴潮和洪澇過程的平台,推進近岸風暴潮遙感觀測,為海洋災害提前預警並輔助決策。此外,澳大還發展海洋技術的這一研究方向,包括海洋觀測設備、海洋通信技術、水下智能無人設備等。

陸海統籌促進大灣區協同發展

陸海統籌是將陸地和海洋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採取統一規劃、協同發展的方式,促進海陸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一種新型的區域發展模式。例如,研究澳門周邊海域氮磷污染的生態危害及其防治,需要從氮磷污染物的來源著手,而很多氮磷污染物來源於陸地的人類活動。比如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大量化肥的使用,化肥中含有很多氮元素,未被利用的氮元素隨降雨衝入河道。另外,城市污水含有大量氮磷污染物。因此,上游的人類活動排放的氮磷成為了下游氮磷污染物輸入來源,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引發紅潮和水體缺氧,有時造成水生動物(魚、蝦)大量死亡。要解決這一問題,不僅是下游地區要做污染治理,也要對上游地區的氮、磷污染物的排放進行管治,這就需要陸海統籌考慮及大灣區各個城市之間的協同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漫長海岸線,海域面積約占陸地總面積30%,具有天然海洋屬性,既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肩負著打造現代海洋產業基地和探索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使命,也是大灣區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澳大與大灣區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包括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南方科技大學等。除開展區域海洋合作研究,澳大亦積極與各科研機構開設博士生聯合培養課程,為大灣區提供更多海洋領域的高端人才資源。

國際合作助力中葡科技中心建設

2022年9月,澳大牽頭成立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吸引了19所來自中國、葡萄牙、巴西、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在海洋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加盟。聯盟將積極響應特區政府建設“中葡科技中心”的號召,充分發揮澳門特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橋樑作用,積極參與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推動在海洋科技、海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去年,澳大舉辦了首屆聯盟理事會會議和首屆港澳海洋論壇,吸引了眾多來自中國與葡語國家的精英高校及機構成員參與。今年疫情放開之後,我們將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在海洋領域開展更多實際性合作和深度交流。”徐傑教授說。

做海洋研究是辛苦又幸福的事

談及出海考察的經歷,徐傑教授顯得很興奮,他認為辛苦是一方面,但只要是自己喜歡的研究就值得不畏艱辛去做。“做海洋研究首先一定是要有興趣,因為海上工作是很辛苦的。與在陸地上工作不同,由於海上經常遇到風浪,多數人會暈船,經常我們一邊吐一邊幹活。出海的時間通常是幾個星期到幾個月,難免會感到孤獨,需要有很強的內驅力才能堅持下來。”

澳大的區域海洋研究在短短幾年內發展迅猛,既得益於特區政府對科研的強力支持,也有賴於大學已有的科研基礎、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和國際化的合作網絡。澳大將在區域海洋研究的航道上繼續前進,進一步推動人才培養和科研發展,服務澳門社會需求,打造海洋科技國際合作平台,為實現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戰略做出貢獻。

2022年11月,澳大舉辦海洋科學及技術係成立儀式

大灣區河口-陸架環流

2022年9月,中國與葡語國家海洋研究聯盟舉行線上成立儀式

澳門大學科技學院副教授、海洋科學及技術系主任、區域海洋中心代主任  徐傑